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、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赴南丹调研实践

发布时间: 2023-07-29 07:47:26 来源:光明日报客户端

7月23日至25日,由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、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共同组建“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团”赴广西河池市南丹县,实际调研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。该实践团队由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与广西大学的本硕博在校学生共同组成,入选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的乡村振兴“笃行计划”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,通过京桂学子联动,躬行实践育人,在实践中探索数字发展如何赋能乡村振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走进电商中心,了解乡村振兴“数字引擎”

23日下午,实践团走进南丹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,该中心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。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新形式,正通过构建数字营销体系,推动农特优产品向市场,发挥助农增收作用。目前,南丹县已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75家,覆盖11个乡镇和64个村(含30个脱贫村)。

实践团参访后表示,该发展模式破解了农产品在传统模式下的粗放型生产和加工、销路不畅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难题,实现农产品“上网入市”,增加农民收入。物流中心的建立也实现工业品“下乡进村”,提高村民生活便利,是乡村振兴发展的“数字引擎”。该中心下一步可围绕品牌建设与规模化运营等方面进行提质升级。

实践团参观南丹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

解码数字农牧,探寻绿色发展“生态共富”

24日上午,实践团在相关产业负责人的带领下,深入八圩瑶族乡瑶寨安置区,先后赴山水鸭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、红高粱产业种植基地、瑶乡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等地,了解农牧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。山水鸭农牧有限公司种鸭养殖基地采用现代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,建成广西规模最大种鸭养殖基地,带动瑶寨安置区40多名脱贫群众在养殖场就业;红高粱产业种植基地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把参与土地流转的1200余户农户发展成为合作社成员,共享产业发展成果;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打造“肉牛养殖—有机牛粪—高粱种植—酿酒—酒糟—肉牛养殖”绿色循环产业链,并通过智能辅助养殖、云端监控实现数字化管理,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养殖。

通过农牧企业参访,实践团成员深切地领悟到了数字化与多产业联动所带来发展效益。农牧龙头企业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有力推动产业链中的资源循环,有效构建绿色生态圈,践行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也有效解决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问题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发展。

实践团参观山水鸭养殖场

实践团参观红高粱种植基地

实践团参观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

深入农工文旅,细研产业联动“融合共生”

23日-25日,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南丹县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、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、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的“瑶望天下”景区、云水谷高山油茶示范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躬身体验,着眼于南丹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深入探究农工文旅融合发展道路。

通过实地参观,实践团深切感受到“文化赋能”“产业融合”在乡村旅游当中的作用。南丹县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集食品工业生产、科普观光、文化体验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道路;在白裤瑶民族的“文化赋能”下,歌娅思谷与瑶望天下景区形成“移民搬迁+民俗文化+全域旅游”发展模式,显著推动乡村旅游发展;云水谷高山油茶示范区作为集油茶种植、油茶精深加工、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,以“产业融合”有效推动产业、文化、生态、旅游多轮驱动与共同发展。

实践团在南丹县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学习体验

实践团参观歌娅思谷 中国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

实践团参观云水谷高山油茶示范区

南丹县乡村振兴局卢顺江副局长在与实践团座谈交流时表示,南丹县采取“数字化”与“政府+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融合驱动发展模式,推动县域乡村振兴,希望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挥专业优势,帮助南丹县挖掘产业潜力,提高数字化水平,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。

乡村要振兴,青年需有为。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,通过深入基层、走近产业一线与乡村地头,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在乡土中厚植情怀,磨练本领,增长才干。未来,将坚定理想信念,筑牢思想根基,培养“自找苦吃”的精神品格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注入青春智慧力量。(通讯员陈允杰、陆镜名、许心怡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)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随机阅读